厂家销售服务热线
18566263323 
< >

李小龙健身:最早的功能性训练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59 更新时间:2024年01月10日11:40:51 打印此页 关闭

一名伟大的功夫巨星背后,通常有一套难以琢磨的训练计划。


但如果在今天谈论李小龙的健身法,其实就是一种功能性训练——每块肌肉都不做浪费,为了全力战斗而服务。


1964年振藩国术馆的一场对决后几乎虚脱,是李小龙审视体能短板的起点,而身处黄金健美时代的他,也从力量训练中深挖价值,与契合实战的功能性训练相嫁接。


直至逝世前,李小龙都秉持功能性训练,并创下无数辉煌。就如他创造的截拳道,更需要加快调动肌肉,达到一击致命的功能。


640 (1).png

要探索李小龙的功能性训练开创史,一本《李小龙肢体表达艺术》中,就记录了他的训练笔记、书信、日记、访谈等。

 

作为上世纪的武术家,李小龙就已明确「如需突破技术就必须依赖力量」。在他的个人训练手稿中,静力训练与负重训练可能是篇幅最大的,而这也最大程度符合如今NSCA等机构,以抗阻为核心的训练理念。

 甚至在最早的训练计划中,就有符合功能性力量的训练原则。比如说,他将前臂视为打出极具破坏力拳法的核心,其徒弟李鸿新专门为其制造负重握力器,以锻炼前臂屈肌,呈现更为刚猛的寸劲拳

640 (2).png

当然,更重要的是训练方案。李小龙也为提升专项格斗能力,建立专属计划。

 

比如从1970年开始,李小龙认识到协调全部肌群的重要性,创造全身循环训练,涵盖了臂、肩、腿等主要肌群并制定组数2组、次数8-12次,并伴以额定重量。

 

如果说如今团课健身房内,全身杠铃操的功能性,在于让现代人恢复自由行动的能力,那么李小龙创造的全身循环训练,更能精进格斗家们的「一记重拳、一记踢击」。

 

李小龙的功能性训练,是一种驾驭身体的哲学,而这也是他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。






上一条:运动的过程,就是一个全身心放松的过程。 下一条:坚持运动 所有的成就和美